花城都市网

搜索

轨道交通衔接设施如何设置?广州有了首个地方标准

2020-12-12 15:18| 发布者:广州资讯头条| 查看:327| 评论:0|来自:大洋网

摘要:随着广州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轨道出行“最后一公里”接驳已成为市民关注的民生热点。《轨道交通衔接设施规划标准》(下称《标准》)于2020年11月1日正式出台实施,填补了广州市轨道交通衔接设施领域地方标准的空 ...

随着广州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轨道出行“最后一公里”接驳已成为市民关注的民生热点。《轨道交通衔接设施规划标准》(下称《标准》)于2020年11月1日正式出台实施,填补了广州市轨道交通衔接设施领域地方标准的空白。未来轨道交通换乘便利度将有哪些提升?近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下属的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有关专家对《标准》进行了解读。

立体布局示意图

进一步提升轨道交通客流换乘和集散效能

近年来,广州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客运交通系统逐步形成,有效支撑了城市空间拓展和公交都市建设。然而,当前广州市轨道交通衔接设施规划建设时序和用地配置均滞后于轨道交通和周边用地开发,引发交通秩序混乱、换乘效率低下、出行环境不佳等问题,同时,国家、广东省、广州市以及轨道交通行业管理部门尚缺少专门针对轨道交通衔接设施的规划技术标准。

为此,由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下属的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牵头负责编制了《轨道交通衔接设施规划标准》,并于2020年11月1日正式出台实施。《标准》主要适用于广州市域范围内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快线、普线),国家铁路、城际铁路和有轨电车可参考使用。其适用阶段为广州市轨道交通新建交通衔接设施的规划阶段,新建交通衔接工程的设计阶段和改、扩建交通衔接工程的规划、设计阶段可参照使用。

步行连廊

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有关专家透露,《标准》是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出台的。全面调查现状广州市轨道交通开通运营的213个站点的交通衔接情况、网络调研和现场问询5000多名轨道交通乘客的出行意愿、充分征询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对广州市轨道交通衔接设施的现状进行全面评估,并以预测目标年轨道交通车站的地面集散客流、全日和高峰小时各出入口分向客流等为依据,通过对400多万张公交IC卡的出行数据和广州市40多万辆共享单车的出行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参照现有所属地区和周边开发功能类似车站的交通衔接特征确定各类衔接方式分担比例,从而推算出各类交通方式的衔接需求,从而确定衔接设施规模、步行换乘距离等关键性技术指标,科学解决轨道交通衔接设施规划编制、方案设计、用地审批等问题,推动轨道交通衔接设施规划的落地实施。

如何进一步提升轨道交通客流换乘和集散效能,做好与步行、非机动车、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小汽车等其他出行方式的衔接换乘?《标准》提出对衔接设施的规划建设提出几个原则——

以人为本 提高步行衔接空间舒适性

贯穿轨道交通工程全流程。《标准》针对轨道交通工程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等全流程工作,规定交通衔接设施应与轨道交通主体工程密切配合,贯穿于线网规划、建设规划、工可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建设运营等各个阶段,交通衔接设施用地应及时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并纳入法定图则进行规划管控,确保交通衔接设施与轨道交通主体工程、周边市政道路、轨道交通场站综合体等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运营。

风雨连廊

注重轨道乘客的出行体验。《标准》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步行优先政策,规定步行衔接设施应结合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的位置、相邻道路等级、客流量大小、周边建筑性质与规模等因素合理规划设计,通过设置高品质的无障碍设施、交通安全设施、遮阳挡雨设施等,提高步行衔接空间的舒适性,满足轨道交通乘客日益增长的美好出行需要。

兼具绿色优先和换乘便捷。《标准》规定换乘优先次序应为步行→非机动车→常规公交→K+R→P+R,并以换乘客流量越大换乘距离越短为布局原则,经充分调研确定了各类衔接设施与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之间的步行换乘距离。如“公交停靠站距离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宜小于50米,困难条件下不应大于100米”,是考虑到乘客对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换乘的便捷性要求,规定步行换乘距离在50米范围内,而针对某些站点因用地条件困难而无法就近设置公交停靠站时,将条件放宽至100米。

集约用地 各类衔接设施可立体布置

《标准》同时要求,步行衔接设施应紧密衔接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做到“零距离”换乘;非机动车停车场距离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宜小于50米,困难条件下不应大于80米;K+R上落客点(出租车、私家车和网约车临时停靠空间)距离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宜小于80米,困难条件下不应大于120米;K+R停车场(出租车、私家车和网约车停车场)距离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宜小于150米;P+R停车场(私家车停车场)距离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宜小于250米。

舒适的步行衔接空间

倡导立体布局、集约用地。考虑到广州市轨道交通场站综合开发建设需要和国土空间规划对集约节约用地的要求,《标准》规定集散广场、非机动车停车场、公交首末站、K+R停车场、P+R停车场等宜结合轨道交通场站综合体或与车站出入口直接相连的综合开发地块立体布置,通过综合利用轨道交通车站周边的地上和地下空间,实现土地集约化、布局紧凑化、换乘立体化。

据悉,《标准》的出台填补了广州市轨道交通衔接设施领域地方标准的空白,对构建以轨道交通站点为核心的安全、高效、便捷、品质的客运一体化网络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也为指导轨道交通衔接设施的规划设计、用地管控、方案审查、建设审批等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和决策支持。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杜娟通 讯员 穗规资宣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杜娟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网站处理,谢谢。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淘宝优惠券

相关阅读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